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价格招标方式发行的央行票据发行量进一步减少,中标利率也大幅下行,从而引发了市场对于降息的预期。
那么到底什么是央票利率,它有什么特点呢。
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但与普通债券又具有根本的区别。
一般意义上的债券是一种筹集资金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筹集资金;而中央银行发行的央行票据是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
除此以外,在某些方面央票又承担了短期政府债券的功能,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熨平货币市场波动和引导利率走势发挥了重大作用。
例如,为了减少外汇占款增加对基础货币供给增长的负面影响,央行可能大量发行票据,发挥其冲销功能。
最近一段时期,央行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隔周发行1年期央行票据,隔周发行3个月期央行票据等,这些都充分表明了央行要保证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态度。
央行票据由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市场通过债券发行系统发行,其发行的对象是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
央票利率的形成机制比较市场化,通常采用价格招标的方式贴现发行,主要是由各个投资机构即一级交易商投标的价格决定,中标利率的高低更能够反应一定期限内的资金需求和对未来利率的预期。
当然也有一些政局不稳的国家政府债券信用风险也很高。
如果投资上市公司债券或者企业债,首先要考虑的也应该是信用风险。
产品市场需求的改变、成本变动、融资条件变化都可能削弱公司或企业的偿债能力,如果债券发行的公司或者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的话,债券的利息和本金都可能成为泡影。
国际上投资者回避信用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参考证券信用评级的结果,信用级别越高的债券风险越小,信用级别越低,违约的风险就越大。